目前公司产品线众多,真正体验了与开发沟通的矛盾之后,我越来越困惑了。每次公司例会,我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忧虑: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否按照之前的规划逐步进行?项目开发是否如期上线?每个产品的需求优先级排列如何? ...
目前公司产品线众多,真正体验了与开发沟通的矛盾之后,我越来越困惑了。每次公司例会,我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忧虑:
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敲打着我内心。我总是不自觉地反思:
这些内心矛盾与外部冲突都不可避免。对于大多数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而言,产品经理的工作在于需求挖掘与产品设计,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,同时跟踪项目进度,并且不断通过数据与反馈迭代优化。 刚了解这一职位时,我一直觉得产品经理是需要多维度的逻辑思维和专业能力。回顾工作,却发现自己对于用户需求、产品设计、文档撰写、项目管理、数据分析、用户体验等一系列方面似懂非懂,每一部分都是需要极大的精力与投入,可是目前却难以实现全面而系统的个人成长。 更有甚者,我听说最多的故事,就是互联网公司需要一个背锅的人,而产品经理便是绝佳人选。任何问题都是产品经理直接或者间接的工作失职。其实,这一玩笑的背后也蕴含了诸多的无奈。 公司 CEO 曾说:产品经理是公司沟通的立交桥,左边是市场,右边是技术,你要做的就是让两边能够顺利畅通,而不是南辕北辙。 说到这里,我不禁想起了与小宇的那些事。 小宇是我们创业后认识的一位技术伙伴,熟悉 PhP 程序语言开发,在工作两年后,他辞去知名杂志社工作加入我们的创业团队,他负责技术,我负责产品,两人便因此相识了。 刚认识小宇之时,我还是十分稚嫩,关于需求讨论或是开发进度都不可避免地与他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,这一度让我十分压抑,似乎我的角色要被代替了。在我看来,他的确经验丰富,对于技术、产品、趋势、商业都有清晰的见解,很多方面我都需要向他请教,但我心里总是有些不甘,希望能够成为全面的产品经理。 再三反思后,我逐渐转变了自己的工作态度以及沟通方式,虽然他说话直白,但就事论事,我认为是很舒服的交流方式。自此之后,公司的产品规划与项目进度便由我们商讨决定,两人也成为了好朋友。 和他接触了这么长一段时间,我也在慢慢地理解技术的思维方式与沟通逻辑。目前自认为做得较好的就是项目管理和团队沟通,可能是因为自我管理意识很强烈,不自觉地在项目开发过程融入自己的思考与理解,按照进度如期开展。然而,其他方面却挖掘不够,浅尝辄止,无法形成系统的思考方式。 在我看来,除了上述环节外,产品经理背锅的地方实在太多,一不小心就会发现原来每个地方都是坑。
而到头来,大家都会来质问产品经理。 因此,要想在团队中拥有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,避免被打,我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: 一、提升产品专业度 1、少改需求 不可否认,开发同事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「我们之前会议上定下的需求今天要修改了,逻辑和上次不一样」。 有人说,那在产品设计时考虑周全些就好了。改需求其实有很多现实原因,但是产品经理要认真评估,而非随意拍脑袋决定。
我能深刻地感受开发同事的无奈,此时最佳方法就是将所有讨论内容统一记录,并且安排时间重新评估,这样也可避免一时兴起,随意修改需求。 2、明确版本的重点与需求优先级 我们经常看到某某产品有升级了新版本,这一版本的主要功能有哪些。这也是产品经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。 公司每半个月都会动态调整当前产品线的开发优先级,无论是 App、小程序还是微网站、后台管理,这些都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去调整。 而我们目前对需求优先级排序的标准有以下四点:
当然,我们对需求优先级的定义要基于当时的环境和实际情况,因而用户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,在确保满足基本需求时,也要适当考虑满足用户期望和兴奋型需求。 3、清晰的流程、原型与文档 这三项是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,每次的需求都需要明确背景、功能以及目的,同时这是与设计、研发与测试同事沟通的桥梁。 从需求提出、功能流程到原型设计、需求文档,每一步都是强化与提炼整个产品的过程。 |